农民~融化 发表于 2021-9-1 00:00:00

党史天天学|2021年9月1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 特别推出“党史天天学”栏目,展现党带领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经典事件、致敬英烈人物、回眸历史瞬间,一起来学习!



2021年9月1日



党史上的今天


1942年


9月1日 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规定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中央代表机关及各级党委为各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


1982年


9月1日-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600人(出席开幕式1545人),候补代表160人(出席开幕式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党员。邓小平在致开幕词时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会通过的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出分两步走,在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大会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1990年


9月1日 中国大陆兴建最早的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沈阳至大连)正式通车。到202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6.1万公里。


2011年


9月1日 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强调,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


历史瞬间◆1942年9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


百年先锋
谢希德



“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科学工作者,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要战斗,就要为党的科学事业奋斗不息”,谢希德先生这样说也这样做,她做到了,如今斯人斯事已铭刻复旦历史,其意志其精神已凝入复旦之魂。
赤子之心,辗转归来
1947年,历经八年抗日战争而流落辗转大江南北的谢希德终于踏上了赴美留学的征程,5年后她荣获MIT的博士学位,与此同时她的丈夫曹天钦在英国剑桥大学也拿到了博士学位。
读书期间他们就陆续收到国内亲友来信,得知解放后新中国的情况,十分兴奋。她心想:“在迎接祖国新生的岁月里,自己出国求学,没有为革命做什么工作,现在祖国需要大批建设人才,我却留在国外,实在说不过去,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责无旁贷,不能再等了。”他们毅然决定回国。


1946年春与爱人订婚合影
可是自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不允许中国学理工科的学生回国,谢希德也在其列,她只好改变原来计划,打着赴英结婚的名义离开美国,但是英国又要求谢希德出具3个月后离开英国的证明,左右为难之际,李约瑟博士挺身而出,以个人名义到英国有关部门担保,谢希德这才好不容易得到英国政府颁发的旅行证。当她在哈德逊港提着行李登上去英国的船,美国移民局的立即有人上前询问,为什么去英国,谢希德镇定地一一回答才获得一张正式的出境签证。
1952年8月她从南安普敦港出发,经香港到达深圳,由广州北上,终于回归祖国怀抱。
送师生出去,让知识回来
先生学成归国的经历也对复旦学子产生了深深的影响。80年代初,她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意识到了复旦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她积极与国外联系,把复旦师生送到国外去深造,而她本人的留学生涯、知识背景及热心程度,都在帮助复旦走向世界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978年复旦大学副校长谢希德教授作表面物理学术报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回母校演讲时说道:“当年我离开复旦的时候,我的推荐信是谢希德校长为我写的。我印象特别深,她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那时候没有电脑,只有那种老式的打字机,她为我打完推荐信后,签了名,把信递给我说:‘朱民,好好学,希望在你们。’她没有说你必须回来,她给我更多的是嘱托。现在想来,这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手里还有校长的温暖。我很高兴我回来了,因为我尽了一个学生的责任。”


小小打字机寄托着谢先生对学子的深情
谢希德认为真正的幸福是能为祖国建设、为培养人才奉献自己的才智。她为新中国培训了大量急需的半导体人才,开拓了表面物理科学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推进成立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学高为师,身正垂范”,谢先生的崇高精神,永远鼓励我们前进。



来源: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综合整理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复旦党建学习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史天天学|202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