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f Workshop
猜你喜欢

[深圳衡泰信高尔夫] 【知识盘点】微信为啥没有大V?

[复制链接]
查看: 961|回复: 0
avatar

offline

  离线 

156

主题

4

回帖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在线会员 发表于 2014-2-2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媒介即信息,每个网络社交平台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大家都知道微博有很多大V,例如李开复的粉丝达5166万人,而自从去年8月23日起再未更新过微博的薛蛮子,粉丝数1173万人。实际上,早在2011年底,新浪微博V认证用户中粉丝30万以上的就有大约2000人左右,而同期新浪微博V认证的大V、中V和小V们就已超过30万。所以,新浪微博其实是V们的舞台、讲台和交际场,普通人多扮演观众,跟着喝彩,或跟着围观起哄。
但腾讯的企业基因与新浪大不同,腾讯微博的口号就是“与其仰望,不如并肩”。在微信这个产品里,企鹅的草根基因被发挥到极致。据腾讯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张颖2013年11月18日在微信开放大会上透露,微信公众平台开放以来的15个月内,已经有200多万的注册帐号,每天保持8千个的增长速度,每天有超过亿次信息交互。微信居然有这么多的公众号,但大家印象中微信上活跃的大V除了明星外,大概就“罗胖儿”等几个有限的自媒体人。为啥在微博呼风唤雨、万众拥戴的大V们,在微信反而显得很沉默呢?
虽然我的微信公众号刚注册不到20天,但运行以来逐渐悟出以下几个原因:


微信公众平台不给V分等级,也不协助推广:在微信上,虽然陈坤等明星的微信粉丝可能过百万,但这只是传说。微信公众号上并不像微博上对每个公号的粉丝数进行显示。这样,就是上百万粉丝的大号,也显现不出对其他中小号的优势,失去了优越感。微信也不像微博那样,经常在微博广场和风云榜及边栏等位置,对各类别的认证用户给予推荐。200多万公众号就默默地在搜索栏里等待着被微信用户“临幸”,真可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微信每天一条、审查严格的局限:微博你每天发800条也没有限制,因此有些打擦边球的敏感言论往往能逃脱审查发出来,而且万众转发,瞬间形成舆论风暴。但微信公号一天只能发一条,发完还要有几分钟的审查,如此言论不得不审慎(我的内容就被删过一次)。而且用户只能反馈给你,别的用户不能看到和转发。大V们在这里找不到舆论场。


邓巴数的制约:自从开了微信公众号,我对每个人的微信社交习惯非常感兴趣。但由于微信的私密性,网上缺少相关研究数据。问了若干朋友,做了些小调查,发现每人的好友数,大概在150-250人之间,若干从事销售的社交达人,好友数可达300-500左右。人类学家拉塞尔·伯纳德(Russell Bernard)与网络科学家彼得·基尔沃斯(PeterKillworth)进行的系列研究表明,社交网络人数的均值为291人,而Facebook一般用户的好友人数为190人。这些数字颇能作为人们微信沟通行为的解释。但大多数有数十位甚至上百位的微信联络人,实际上经常联系,能够保证沟通频率和质量的好友仅有5人。一项关于微信社交的调查显示,一半(占50.4%)的用户有1-5个几乎每天联系的好友,有6-10个这样的好友的,就只有24.5%了,再往上走,拥有11-15个的是9.6%,超过15个的有11.1%。数据说明,多数用户以微信保持频繁联系的好友不超过“10”,而更多人其实只有“5”个左右这样的好友。进化心理学家邓巴认为:“150人似乎是我们能够建立社交关系的人数上限,在这种关系中,我们了解他们是谁,也了解他们与我们自己的关系。一个人最核心的圈子可能有三五人,是最亲密的朋友。然后是12到15人,这些人去世的噩耗会带来重创。然后是50人。”仔细想想也的确如此,除了最频繁联系的三五个家人和十数个朋友外,我们在微信经常联系的就是几个群,通常是同学群和好友群,范围大概在50人左右。有朋友抱怨,同学群里24小时信息不停,白天是中国同学闹腾,夜里是美国同学热聊,后来我帮她把群提醒给关了。
话题扯远了,人们玩微信跟刷微博不一样,在微信是跟实际存在、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关的人交往。即使是订阅号,一般人订阅量也就在个位数,个别自己开了公众号的非典型用户,像我也就最多订了30个。30个貌似不少,但跟微博相比就少的可怜,我自己在微博就关注了1960人,这里面实际认识的也就300人左右?而且,每天看1960人的信息不可能,所以我通过分组,每天基本浏览100个左右,其中必看媒体有18家。反过来看,微信公众号订阅量平均每人不到10个,微信也不像新浪微博那样,一注册就推荐或强塞给用户若干关注。这又大大缩小了微信公众号被用户“临幸”的机会。想想看,要是你微博上只能关注10-30个人,你该如何取舍呢?但在微信公众号里,是200万公众号在用户手里进行排序,你要是开了公众号,又能进谁的前10名单呢?


在微信,用户只关注“活人”:好友和群自不必说,都是人们实际打交道的小伙伴。就连订阅号,用户也更关注“活人”。例如,我的发型师助理彬彬就说他不关注明星,因为这些明星发给他的信息都是机器人代理的。有个微博大V也曾吐槽说,家里有三份报纸,基本上一个字都不看。为什么?因为白天经过信息轰炸后,晚上回到家看见任何文字都会引起反胃。微信的公众号,定位本身就应与微博区隔。微博已经把信息做泛滥了,微信再充塞信息,用户肯定反胃。这就是绝大多数微信公众号无法与“罗辑思维”竞争的逻辑。人家是大活人每天在录播,你还在百度上搜资料图片编辑过剩信息,对比之下什么是在微信稀缺的资源可想而知。我一个新订户,今天给我发了3问:1.头像是我的照片么?2.是最近拍的么?3.还有最最新的照片么?显然,他关注的不是我发了什么内容(查历史消息即知),而是公众号后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微信号每周六播一分钟语音,但受欢迎程度远超过每天的长文章。微信公众号这东西,真要有特鲜明的个人色彩。前几天我在微信发的“机器人”和“个人电台”等文章,得到舆论广泛关注,在微博上推热门后,转发过300,阅读量每篇都在30-50万之间,但在微信互动的都是专业人士,反馈较少。语音虽是匆忙在手机上录的,但很多朋友纷纷发信息赞好听,还有各种语音反馈。所以,在微信上,还是大活人受关注更多。一位博友曾对我说:“你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想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微信上被用户“临幸”。


微信公号用户靠人际“传销”,很难成为大V:我在微博有两万多粉丝,但根据前辈们经验,微博粉丝转化为微信订户的比例也就1%左右,迄今为止,我的微信公众号里陌生订户就刚满220个,其他基本都是以前认识的人(通过微博实际认识的也算)。而据一个朋友介绍,他的微信公众号运行后,没怎么推广,就靠日积月累,到现在快一年,粉丝数接近500。也就是说,靠人际“传销”,微信用户增长较慢。不像微博的大众传播,一条热门微博,几百上千转发,就可能新增十几个粉丝。微信号起步阶段,一天有10个新订户算是不小的进步。人们不会轻易在微信关注一个陌生人,所以人际“传销”最有效果。或许你的内容让人过目不忘,但即使“钱皓-互联网分析师”、“丁辰灵”这样内容独到的公号,最终我也取消了关注。因为他们说的十大五条之类的东东,我记不住也不想天天看。估计一段时间后,我可能会取消关注另外一些财经类或媒体类的公号,因为这些内容在微博都能看到,实在不想在微信再读。就一个字,累!


微信互动要一对一服务,V忙不过来:微信不像微博,可以随时宣布一条:“博友们你们大家好么?我家小狗现在正晒太阳”云云来跟两万多粉丝打招呼。微信每天只能发一条,你跟用户互动都是一对一的,别的用户还看不到。同样的问题要反复应答。他跟你嘘寒问暖,你还不能不理睬。但以后用户多了,就会忙不过来,用户会感到冷落。而不平等的沟通地位可能使得这些用户取消关注,导致维护成本很高。这也导致微信公号的用户群最终可能远比微博小。
综上所述,在微信成为大V,就得是个大明星的料。但恐怕微博上的大V,上面6条不见得一一过关,所以在微信这个小世界里,也就没有所谓大V。


(分享自网络)


【知识盘点】微信为啥没有大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尔夫球论坛 ( 京ICP备13021897号-6 )

声明:高尔夫球论坛文章帖子系网友编辑上传,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至电或发送E-mail告之! 51LA统计

GMT+8, 2024-6-10 01:27 , Processed in 0.790864 second(s), 5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Golf Forum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Golf Foru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