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f Workshop
高尔夫球论坛 品牌讨论区 GIII/G3 查看内容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2021-6-30 00:00| 发布者: 小算盘| 查看: 567| 评论: 0

摘要: 击球与通过击球,虽然仅有两字之差,但是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很多业余球友之所以出现打厚、打薄等不稳定现象,就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击球”阶段。当注意力集中在击球上时,那么挥杆就会变了味儿。因为当你想着去击球 ...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击球与通过击球,虽然仅有两字之差,但是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很多业余球友之所以出现打厚、打薄等不稳定现象,就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击球”阶段。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当注意力集中在击球上时,那么挥杆就会变了味儿。

因为当你想着去击球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大力地挥杆,最后就会演变成拍球、砸球的动作。 

至于什么是“通过”击球?我的启蒙教练曾经对我有过这样的阐述:击球就好像在挥杆的过程中,恰好在最低点、最大速度时杆头触碰到了球,这就叫做“通过”击球。

中国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将人性分为天性与后天习得;北宋张载的性二元论,又把人性划分为气质之性与天命之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存在先验的人性和先验的善恶之分,任何现实的人性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中,人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性的建构有决定意义。在西方现代心理学界,有三种典型代表: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强调以人的本能解释人的全部和行为 ,是一种本能决定论或遗传决定论;②行为主义走向另一极端,否则天生本能,主张人的一切行为、本性均由后天习得,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及其系统化,是一种反本能论或环境决定论;③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本能决定论又反对习得论,主张人性是似本能的,即人的欲望或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觉察的程度上是先天的,但与此有关的行为或能力、认识或感情不一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后天经过学习或引导而获得或表现的。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括,似本能需要是人性的集中表现。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

换句话来说,就是当你做好站姿后,你要做的就是自信、完整的挥杆,而不是想着如何去击打这颗球。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很多业余球友经常做的动作通常都是:非常发力的向下击球、击球结束没有后续的收杆动作或者迅速向上收杆。这些都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挥杆,所以无法形成“通过”击球。
 
想要做到“通过”击球,就要在击球过后身体继续转动,而不是到达击球点时停止动作。 

我们可以先模仿出击球动作,然后通过身体的转动带动球杆继续挥杆。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这个练习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体会击球过后的身体动作,将之融入到实际挥杆里你就能做出“通过”击球的动作。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还有一点,你需要明白的是:挥杆速度最快的那个点,不是在击球那一瞬间,而是在击球过后。如果你能做到这点,那么你的挥杆一定是“通过”击球,而不是击球。

有一个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首先,你需要在球与目标线之间,离球20厘米处插支Tee。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然后,在下杆击球过后努力让杆头触碰到那支Tee,这个方法可以防止拍球、砸球。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多按照这个方法进行练习,会让你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击球,而且对于击球的方向以及距离的提升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可谓是一举多得。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击球不是击球,是“通过”击球


赞一个

中立

惊讶

不关我的事

差评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尔夫球论坛 ( 京ICP备13021897号-6 )

声明:高尔夫球论坛文章帖子系网友编辑上传,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至电或发送E-mail告之! 51LA统计

GMT+8, 2024-4-26 07:58 , Processed in 0.31421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Golf Forum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Golf Foru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