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f Workshop
猜你喜欢

[高尔夫大师杂志] 专栏|李烨:是什么扼杀了高尔夫的春天?

[复制链接]
查看: 961|回复: 0
avatar

offline

  离线 

81

主题

0

回帖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在线会员 发表于 2015-3-1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栏|李烨:是什么扼杀了高尔夫的春天?


这几个月来,身边哀鸿遍野。这个冬天并不好过,因为政策的棒子打到了高尔夫身上。


如今冬天已经过去了,但高尔夫还要被冰封多久,谁也说不准。过去几个月,中国南方球场的打球数量直线下跌。于是不少朋友义愤填膺,为高尔夫叫屈,认为高尔夫是被当作了反腐的替罪羊。

其实,如果我们回过头梳理一下中国高尔夫球场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轨迹就会明白,事情的本质很简单:谁都逃不过经济周期,高尔夫也一样。和房地产与资产膨胀的十年一样,中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在过去十年的野蛮增长,正是政策和投机相契合造成的结果。由于地方和中央在税制上的矛盾,以及地方对GDP指标的追求,导致了地方只有通过土地出卖来获得财政收入。而作为房地产开发商,他们需要高端的配套和环境来得到更高的房产出让价格,以支撑高昂的买地成本。高尔夫球场的建造禁令不是今天才有,但在地方政府的默许甚至纵容下,开放商得以用体育公园、绿地和生态公园等方式遮掩高尔夫球场的事实,这是一种擦边球的做法。

这些年不断冒出的与高尔夫球场相关的农民抗争、拆迁赔偿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地方政府和地产开发商制造出来的摩擦。我们必须承认,很大数量的球场在建设过程中都突破了法规和道德伦理的约束,或漠视生态,或占用耕地。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高尔夫野蛮生长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原罪”。所以,一纸禁令阻止不了高尔夫球场的膨胀和野蛮生长,而这个行业如今迈入寒冬,也远不仅仅是因为这一纸整改通告。如今反腐升级、经济增长减缓,资产泡沫破灭,高尔夫消费的衰退仅仅是其中难以避免的一环。

根据《朝向白皮书》提供的数据,中国如今的高尔夫核心人口不过30来万,却要支撑600座上下的18洞球场。我们不妨横向比较一下,拥有700万打球人口的近邻日本球场2000多座,仍然面临严重的打球轮次不足的问题。而另一个问题是,中国高尔夫发展了超过30年,却仍然没有真正吸纳和触碰这项运动的精髓和文化。由于和房地产项目捆绑,也让“乡村俱乐部”这种能承载高尔夫文化的球场运营方式在中国屈指可数。

国土资源部下发的通告明确了高尔夫球场的四种处理方式:取缔、撤销、退出、整改。诡异的是,根据我的了解,很多球场居然把这次的整顿当作一个套利退出的方式。因为对于很多手续完备的球场的退出,政府是要给予赔偿的,漫天要价等着还价就是了。如今手握一个高尔夫球场,对很多业主来说其实是块十足的鸡肋,因为球场的投资成本早就已经通过配套房产和卖会员证收回,但运营并不赚钱,只能背负着对会员的责任硬着头皮向前。过去十多年,这些人就是一直在玩这些空手套白狼的游戏,而搞不好,如今的政策又正好让他们安全出局,从地方政府那里套到一块更好的地去做别的生意。

更荒谬的是,有的球场甚至主动去要求退出,丝毫没有外界看上去的悲凉的意味。很多业内人士正在哭诉“中国高尔夫的阵痛”,但对很多球场经营者来说,整个过程一点都不痛,从买地到盖球场,钱全都是融来的,球场没开始盖会员证就超卖,他们早就不需要自己的钱来建球场。我们同样可以看数据,国内的一个18洞球场,会员证可以卖到800甚至1000张,而美国的球会往往把会员数量控制在300人。打球者可以问问自己,作为会员在中国打球能不能感受到稀缺、珍贵和回家的感觉,旺季的周末又好不好订场呢?

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导致了高尔夫球场在过去十年的野蛮生长。看上去很美,但纯粹从高尔夫球场经营的角度来说,直到如今这在中国仍是一门赔大钱的生意,又美在哪里?我们是不是应该趁着这一次的整改反思呢?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从整个亚洲来看,这里的高尔夫发展模式都是失败的。我们没有做好文化的移植、运动的普及和土地资源的配置。英国的人口密度比中国还大,但那不妨碍别人有千万的高尔夫人口、数千座球场和10英镑一场的打球价格。高尔夫入奥、高尔夫特长能进大学这两个所谓的利好和拿高尔夫球场开刀,并不是分裂和矛盾的做法。这两年中央一直在大谈的“转型”、“新常态”并不是放空炮,老板们又都看到了吗?

纯粹的经验主义,在这个时代是很危险的。十年前我们写博客,三年前微博如日中天,如今这两样东西都几乎已经成为历史。而大家如果只是守着球场和老旧的经营理念,认为高尔夫的春天会在这次整改后自己到来,那也许这个春天再也不会来。中国高尔夫行业今天的衰退,这个果很大一部分的因是它在这十多年来种下的。事情已经很清楚,市场不允许老模式的球场继续活下去。有一点我们说了很多年,脱离过去围绕房地产建设为中心的高尔夫发展模式,回归高尔夫运动的本质,但从来没有人真正去尝试。

如果你还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那么这里今后十年的增长点肯定是在消费和第三产业,不是投资和房地产。作为球场经营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留下来的高尔夫人口更认可你(的球场而不是房子)。更重要的是,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依靠年轻人,从长远看,仅仅依靠一批老土豪的行业是没有未来的。放低身段,拥抱世界,才能取得先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电商和微信已经为高尔夫做了很好的示范。

李烨
本刊技术顾问,高尔夫球场专 业设计开发顾问,电子邮件: golfcentral@msn.com


专栏|李烨:是什么扼杀了高尔夫的春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尔夫球论坛 ( 京ICP备13021897号-6 )

声明:高尔夫球论坛文章帖子系网友编辑上传,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至电或发送E-mail告之! 51LA统计

GMT+8, 2024-6-12 09:55 , Processed in 0.436154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Golf Forum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Golf Foru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