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f Workshop
猜你喜欢

[北京虎跃东方高尔夫] 1913年影片《果岭争雄》:取材于美国高尔夫真实故事,带您回顾高球经典瞬间 ...

[复制链接]
查看: 234|回复: 0
avatar

offline

  离线 

52

主题

0

回帖

1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7
在线会员 发表于 2014-11-12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13年影片《果岭争雄》:取材于美国高尔夫真实故事,带您回顾高球经典瞬间 ...


果岭争雄
  《果岭争雄》影片改编自马克·弗罗斯特的同名畅销小说,取材于美国高尔夫真实故事。
  20世纪初,美国公开赛处于英国职业球员称雄的时期,然而在1913年,神奇出现了。就在比赛快结束时,两位英国名将哈里·瓦登和爱德华·雷并列第一,所有人都认为英国人拿冠军的大局已定,只是揣测着在谁身上押赌注会比较稳妥。
  不过,谁也没料到一位当地的球童弗朗西斯·奎迈特一鸣惊人,他不但在第17洞抓下小鸟球,上升至并列第一,而且在第二天的18洞延长赛中,打败了两位英国高球绅士,一举夺得冠军。
  接下来的几周,弗朗西斯·奎迈特和他的10岁球童埃迪·洛维利成了美国的国家英雄。“两位球童”的胜利破除了高尔夫是贵族运动的理念,促进了它向平民化方向发展。
  1913年,美国只有35万人打高尔夫,而10年后增加到了200万,这其中有奎迈特和洛维利不少的功劳。
  关于为美国高尔夫创造过历史性一刻的弗朗西斯· 奎迈特和埃迪· 洛维利的故事,2014 年1 月号本刊的《谁是最不该被忘记的人》一文中已有过精彩的介绍。本文旨在为诸位球友回顾那个伟大的高尔夫年代。看看1913 年的美国是什么样,看看1913 年的高尔夫如何打?
1913年影片《果岭争雄》:取材于美国高尔夫真实故事,带您回顾高球经典瞬间 ...


  高尔夫独立战争
  20世纪初,美国凭借着强大且源源不断的工业能力和物产丰富的自然条件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机会。尽管之前两个世纪,英国人引领的工业革命让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但在20世纪初,美国才是无可争议的世界最强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让美国开始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更让这个国家的体育、文化、教育、科学逐渐发达起来。
  在美利坚经济井喷的年代,由苏格兰移民带到美国的高尔夫运动也开始在北美的土壤上快速发展。其实早在18世纪,高尔夫运动就已传入美国。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项运动才迎来大发展——这是一项与美国经济绑定得异常结实的运动。
  1894年,USGA(美国高尔夫球协会)成立。这之后5年,美国高尔夫球场数量突破1000座,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参与高尔夫运动。而伟大的高尔夫赛事美国公开赛也于1895年(USGA成立的第二年)正式开始了伟大征程。
  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美国公开赛上。
  不得不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十几年里,世界高尔夫的统治者是英国人。这些孤傲的高尔夫绅士们不仅统治了古老的英国公开赛,同时还将高尔夫殖民的触角渗透到了美利坚——英国人摘得了1895年至1910年的16届美国公开赛冠军。
  英国人长期统治美国高尔夫最顶级赛事,这不符合美国全面称霸世界的核心利益。但美国政府在高尔夫运动方面却无能为力,他们只能期待救世的英雄的出现,让英雄去打败英国人。
  这有点儿像美国独立战争——乔治·华盛顿会带领美国民众摆脱英国人的统治。这样说毫不夸张,只有胜利才能击溃英国绅士的傲慢。
  胜利终于来了。1911年和1912年,美国人约翰·德莫特连夺两届美国公开赛冠军。德莫特的表现值得美国人为之欢呼。但1913年弗朗西斯·奎迈特和10岁球童埃迪·洛维利合力取得的那场不可思议的胜利更值得铭记——他们彻底打碎了英国绅士长久以来的傲慢。
1913年影片《果岭争雄》:取材于美国高尔夫真实故事,带您回顾高球经典瞬间 ...

英国人不可一世
  美国影片《果岭争雄》还原了1913年美国公开赛,还原了一百年前的高尔夫世界。
  古典挥杆里的美国往事为诸位球友推荐影片《果岭争雄》的原因很多:其一,这部影片高尔夫元素之多堪称“史上第一”;其二,影片讲述的是真实事件,几乎所有人物都有原型;其三,影片不只有励志的高尔夫竞技,更有走心的亲情与爱情;其四,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初的古典挥杆,以及瓦登的经典握杆姿势;其五,两个小时的影片大约有1.5个小时在“直播”1913年美国公开赛。作为高尔夫发烧友,谁能拒绝这样一部电影?
  很多球友不只看过一遍《果岭争雄》。尽管它存在一些瑕疵,但这并不妨碍球友们将其奉为经典。在那些著名电影网站上,《果岭争雄》被定义为励志体育电影。但完全把它定义为励志片并不全面。应该说,这是一部有励志、有写实、有情感、有历史的高尔夫电影。
  很多人醉心于《果岭争雄》的高尔夫元素。是的,影片中出现的一系列高尔夫元素简直可以汇成一本现代高尔夫字典。
  影片刚开始就谈到了高尔夫球场建造问题。四个顶着高帽的“绅士”闯入了童年哈里·瓦登的家乡——泽西岛。瓦登家乡泽西岛属临海高地特点,非常适合建造林克斯球场。随后,瓦登童年的“游乐场”被“绅士们”变成了泽西林克斯球场。
  在被“强制拆迁”的同时,后来成为英国公开赛冠军纪录保持者的哈里·瓦登还在童年知晓了当时的一条真理:高尔夫是绅士的运动,平头百姓永远别想触碰它。
  《果岭争雄》的真实性就在于此,它没有逃避阶级的划分,无论是由高尔夫球场剪草工变身为顶级职业球员的哈里·瓦登,还是球童出身后来夺得美国公开赛冠军的弗朗西斯·奎迈特,都躲不开富人阶级对他们这些工人阶级的打压和蔑视。
  1913年的高尔夫世界就是这样。所以,奎迈特肩负着打破高尔夫世界旧格局的使命。
  那个时代的球童很多都是10岁左右的孩子,奎迈特就曾是一名球童,他还亲眼看到了所服务的业余球员用脚将困难球位的小球踢到球道上——看来球场上不守规矩这件事从20世纪初的美国就已经存在了。
  让诸位球友眼前一亮的高尔夫元素远不止这些。你能想到一百年前就有高尔夫模拟器吗?尽管有点儿言过其实,但影片中瓦登与童年奎迈特在高尔夫明星活动上互动时,他们的击球的确是打在一面描绘着球道和果岭的帆布上——说不定模拟器的灵感就来源于此。
  此外,20世纪初的高尔夫球具店已极具规模,商品琳琅满目,购买者可在导购的带领下进行体验式购物。
  而且,此时的球具商已开始了“赞助高尔夫球员”这项伟大的商业活动。影片中,一位慧眼识英雄的手工制作球杆商人成了奎迈特的赞助商之一。
  除了球具商,高尔夫行业重要的一员——媒体也出现在影片中。英国球员在美国公开赛上十几年的垄断让英国体育记者也牛气许多,这些家伙不远万里来到了布鲁克林乡村俱乐部。记者在那时就已经具备了跟组采访的能力,并且他们的某些采访还会对球员心理产生一些影响。年轻的奎迈特就曾“中招”,幸好心理辅导能力极强的小球童洛维利让他重新拾起自信,不然1913年又将是英国人大获全胜的一年。
  导演还对英国人一直以来的傲慢和美国运动员的霸道进行了呈现。在1913年美国公开赛打响之前,USGA举办了一个小型欢迎会,并安排由卫冕冠军美国人约翰·德莫特向远道而来的哈里·瓦登等人致欢迎辞。但无论是言辞还是态度,约翰·德莫特都表现出了极度的狂妄和自大,甚至充满侵略性——这是典型的美国式体育赛前叫嚣。
  而“英国绅士”的表现一如既往地傲慢,在USGA主席罗伯特·沃森介绍他们时,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球员哈里·瓦登和威尔弗雷德·里德只是轻轻地挥了挥手,脖子则像睡落枕了一样尽量不动弹,与人交流的眼神中装满了不可一世——大英帝国的傲慢一览无遗。
  想必,当时的高尔夫运动为高尔夫人带来了太多的阶层优越性。不过,千万别小瞧了这些“绅士球员”,在球场上他们也有自己的必杀技。
  与哈里·瓦登同组的约翰·德莫特就中了前者的虚招。在某个距离略长的三杆洞,轮到德莫特开球,但成绩落后的他却看到瓦登在用铁杆做试挥。于是,好胜加心浮气躁的德莫特不顾球童的建议,也抽出铁杆开球,结果距离打短。轮到瓦登开球,只见他将试挥的铁杆放回球包,抽出了木杆,接着轻松一挥,小球稳稳地落在果岭上,瓦登的“虚虚实实”气得德莫特咬牙切齿。
  在后来的延长赛上,瓦登曾用类似的方法“挑逗”后来的冠军奎迈特,但球童洛维利阻止了奎迈特的危险打法——影片展现了许多直到现在还很实用的高尔夫攻略。
  通过影片,我们还回顾了那个年代特有的“18洞延长赛”和大雨中打球的窘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果岭争雄》中的那场雨战真的可以暂停——瓢泼的大雨即便让球员穿上今天的防雨装备也难以完成18洞。但一百年前,即便下刀子,比赛也要照常打。
  对了,还有高尔夫礼仪。看过影片你会发现,高尔夫的确是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期,早期的球迷也不太懂礼仪,看球围在果岭旁——这还让不让参赛球员正常呼吸了?
  每个看过《果岭争雄》的高尔夫球友都在感叹其中的高尔夫信息量。的确,导演用1.5个小时来直播和回顾伟大的1913年,并展现了绝对够格的专业性。
  对中国高尔夫业内人士来说,《果岭争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它应该引起更多的思考。
1913年影片《果岭争雄》:取材于美国高尔夫真实故事,带您回顾高球经典瞬间 ...

老照片
  网友眼中的《果岭争雄》
  《果岭争雄》 的影响力绝不仅限于高尔夫圈,很多圈外人在看过影片之后,也开始对高尔夫运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不能忽视他们对高尔夫的看法,高尔夫早晚会成为大众运动
  网友 月亮背面:曾经对高尔夫球的了解仅限于18洞72杆,小鸟球、老鹰球以及大明星泰格·伍兹这么可怜的一点点。看完《果岭争雄》后才感受到,高尔夫之所以成为风靡全球的运动是有原因的。我想并不是足球、篮球那样有着激烈的身体对抗和快节奏的比赛才是体育运动,走着打完18洞,中间的过程也可以是惊心动魄的。
  网友 葫芦娃:关于哈里·瓦登在更衣室里对弗朗西斯·奎迈特说的那句话:“我们还会一起比赛的。”我想这是男人与男人之间较量的信号,这也是他们之间友谊的基础。而可爱的小球童埃迪,他在球场上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眼光的“小伙子”,弗朗西斯的夺冠有他一大半的功劳。
  网友 大盗贼:弗朗西斯·奎迈特的成功意义在于,他打破了高尔夫只属于上流社会的传统观念,第一个以出身平民的业余选手身份,夺取了美国公开赛。在他之后,高尔夫运动在美国开始普及起来。电影是比较传统的美国式励志电影,不过确实把高尔夫球拍得壮怀激烈。
  网友 Adrian Zhu:迪斯尼是美国主旋律影片“教育基地”,每年盛产各类励志片,其中体育类是最主要的一个类别。各种体育比赛天生都具有偶然性,以弱胜强,可以说是运气成分居多,也可以说是奇迹。迪斯尼给人的感觉是在系统地收集体育史上的奇迹,然后把美国选手赢的那些比赛一部部地拍成电影,挺本位主义的。
1913年影片《果岭争雄》:取材于美国高尔夫真实故事,带您回顾高球经典瞬间 ...


1913年影片《果岭争雄》:取材于美国高尔夫真实故事,带您回顾高球经典瞬间 ...


发现高尔夫乐趣,了解更多高尔夫球场及球具资讯,欢迎进入【虎跃东方微官网】,点击屏幕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马上进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尔夫球论坛 ( 京ICP备13021897号-6 )

声明:高尔夫球论坛文章帖子系网友编辑上传,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至电或发送E-mail告之! 51LA统计

GMT+8, 2024-5-3 13:17 , Processed in 0.436482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Golf Forum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Golf Foru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