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f Workshop
猜你喜欢

[东方] 入围大满贯赛这是高尔夫之神给业余球员打开的那扇窗 ...

[复制链接]
查看: 518|回复: 0
avatar

offline

  离线 

56

主题

0

回帖

1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5
在线会员 发表于 2019-4-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大满贯赛的参赛席位极为珍贵,很多职业球员怎么努力也不得其门而入,但除了主打职业牌的美国PGA锦标赛外,其他三场大满贯赛都为业余球员预留一定数额的参赛席位。


入围大满贯赛这是高尔夫之神给业余球员打开的那扇窗 ...




为何这些大满贯赛的主办方对业余球员如此大方?难道是希望业余球员创造奇迹打败职业球员夺冠?

自然不是,上一次业余球员夺得大满贯赛冠军还要追溯到1933年的美国公开赛冠军约翰尼·古德玛(Johnny Goodman ),美国大师赛则从未有业余球员夺冠。近年来业余球员在大满贯赛的最佳名次是贾斯汀·罗斯在1998年英国公开赛的并列第四名。无论是赛事组委会还是观众,对于业余球员能否夺冠并没有太多期待,获得参赛资格的业余球员心性再高,大满贯赛冠军绝对不是他们的短期“小目标”。他们知道,至少现在机会不在自己这边。更多时候我们见到的画面是业余球员灰头灰脸地交出高标准杆的成绩,晋级线都成为一个艰难的考验。

大满贯赛的主办方却不以为意,他们反而增设参赛球员的席位。以亚太业余锦标赛为例,早期的冠军福利是美国大师赛的参赛资格以及英国公开赛资格赛的参赛席位。但近年来冠军可同时参加次年美国大师赛和英国公开赛,很显然,R&A开始真正重视亚太业余锦标赛以及赛事的冠军,希望业余球员也能够体验到最古老的高尔夫赛事的氛围。


那么,大满贯赛是基于怎样的考量?是为了用业余球员来装饰大满贯赛的包容与开放吗?自然不是!

让业余球员参与大满贯赛是大满贯赛自身历史的传承与延续。英国公开赛与美国公开赛诞生时,职业赛事并不发达,职业球员数量非常有限,业余球员的竞技水平有时甚至还高于职业球员,曾实现年度大满贯的波比·琼斯终其一生都没有转职业。为了充分展现当时高尔夫的最高水准,将业余球员纳入到参赛阵容中才更科学。随着巡回赛的日渐发达与成熟,大满贯赛成为职业球员的超级舞台,业余球员几乎没有夺冠的机会,但遵循传统保留业余球员的参赛名额显然是有必要的。更何况,美国大师赛的创办人之一是波比·琼斯,虽然高尔夫职业化的潮流不可避免,但最优秀的业余球员有机会参加自己创办的赛事显然也在琼斯的权限范围。

另一方面,职业球员早年曾是业余球员,职业高尔夫的发展也必须依托于业余高尔夫的繁荣,而让有天赋的业余球员有机会参与到大满贯赛这样的超级舞台,那种梦想成真的激励效应是其他任何举措都替代不了的。对于业余球员来说,只有亲眼目睹顶尖球员的表现,然后将其与自己的表现加以对照,他们才会真正地找到自己与顶级球员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光靠欣赏比赛是无法感受的,只有与他们现场过招,被他们“蹂躏”,才能让业余球员对高尔夫球技的极限有更多的了解,打破自己球技的瓶颈。这种点化和参悟,就如禅宗的“顿悟”一般,尽管神秘,但却是真实的存在,是业余球员提升球技的必由之路,也是高尔夫之神给业余球员打开的那扇窗。只见过江河和湖泊的人永远无法想象太平洋的辽阔。只这种想象空间一旦打开,业余球员就有了新的目标和动力。亲眼目睹天王们那种一杆平江湖的气势后,这些有天赋的业余球员才能够从“图样图森破”的青涩中走出来,未来的某个时刻在赛场上与天王们的“谈笑风生”。这才是大满贯赛的良苦用心。
入围大满贯赛这是高尔夫之神给业余球员打开的那扇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尔夫球论坛 ( 京ICP备13021897号-6 )

声明:高尔夫球论坛文章帖子系网友编辑上传,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至电或发送E-mail告之! 51LA统计

GMT+8, 2024-6-4 22:15 , Processed in 0.433228 second(s), 4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Golf Forum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Golf Foru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