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f Workshop
猜你喜欢

[中国巡回赛 CHINA TOUR] 院长说|曾文弘:不能只把重心放在打球上,风险有点大 ...

[复制链接]
查看: 1128|回复: 0
avatar

offline

  离线 

103

主题

1

回帖

3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9
在线会员 发表于 2020-9-5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文弘来自中国台湾,已经从事了二十余年的青少年教学工作。在黄山青少年培训中心还在筹建的时候,曾文弘曾是其中的一份子,并在黄山任职期间教出了刘宇翔、石昱婷、六凯文、欧阳正等学生。尽管近年来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杭州九桥,可冠军学员的名单却一直在增加,诸如李洁妮、李里罡等在青少年业余赛场屡获冠军的球手,皆出自他的门下。8月中旬,再次回到黄山参加FALA GOLF青少年球员精英赛的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青少年培训故事。


院长说|曾文弘:不能只把重心放在打球上,风险有点大 ...




我觉得现在跟以前做青少年培训的概念还是有些不同的。一方面,以前在黄山的时候,大家更多的是培养职业球员;现在除了培养职业,会更多的引导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以前培训是靠传统球场、练习场,现在因为孩子们学习跟打球的平衡,时间成本比较高,模拟器加入了日常的训练,这是时代的进步。


我那天比较被金勋院长的发言触动。以前我们的方向比较偏“精英化”,现在也会去想,怎样让这项运动成为孩子们一生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打球的孩子风吹日晒,要读好的学校成绩又要足够好,非常不容易。随着很多家长年龄渐长,还是需要有一个可以跟孩子交流的工具,高尔夫很适合。对于家庭来说,高尔夫是一个很好的润滑剂,而且是一个可以长久探讨的话题。


我一直认为学习跟训练是匹配的,不能只把重心放在打球上,风险有点大。因为运动员成长的变数很大,而且会受到外界的很多影响,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多元化发展。那当他学习跟打球都不错,他可以选择继续打球;当想要停下来改变一下人生轨迹,我觉得也很好。他们中的很多都是很好的学校毕业的,会有更多的选择。


院长说|曾文弘:不能只把重心放在打球上,风险有点大 ...


青少年时期的六凯文

以前在黄山训练的六凯文目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我们时常聊天。那天科林·森川(六凯文校友)赢了大满贯之后,我就问他,“你跟他打怎么样?”他说差不多,我说,“以后就看你了。”以小六来讲,他读书成绩很好,然后在美国AJGA也排到过前5,他的整体训练很完整,自律性又很高,只要他愿意去做,我相信他可以做的很好。如果你想要做一个顶尖的运动员,或者是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你对自己的规划,包括自律性、时间安排,都要心里有数,不是说打个迷糊仗,有练习就算。我24小时你也是24小时,那如果要比别人成功,就必须把24小时用的比其他人更有效率。


我们现在会在比赛前的试场中,让孩子们自己做纪录,然后我们逐洞去分析。每天出发前也会让他们做一些可以静下来的动作。很多时候我觉得教练不是只有技术上的引导,而是要在心理层面给他们支持。像最近高温炎热,对他们是蛮大的考验,对他们来讲什么可以支撑他们往前走很重要。


训练的时候就要求孩子对待平常训练就跟比赛一样,比赛时就当成平常的训练,这样才能保持一致性。我们会模拟比赛的状况,让他们6点甚至6:30起床热身。但唯一不太一样的是,比赛跟平时练习的场上速度会不同,要教他怎么收怎么放,然后比赛还是得靠自己,教练和家长只能在旁边协助你。


我们之前看到很多家长和教练跟着比赛反而会让孩子的情绪波动更大。我认为这个过程你必须要让他自己完成,要让他知道这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家长在旁边去提醒。要让孩子有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日常的行为模式。
院长说|曾文弘:不能只把重心放在打球上,风险有点大 ...




我们学院目前学员跨度比较大,有职业选手,有初学者,我们自己内部分成了初阶、中阶、高阶。我们有时候会让他们穿插训练,初学者有机会看到高阶的球手是怎样训练的,高阶的也会把经验分享给弟弟妹妹。这种分享会让弟弟妹妹觉得,原来他们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只要愿意坚持和努力,就可以到达他们的高度。打九十多杆一百杆的孩子,我是建议他要有这样一个氛围,因为他们会在模仿和揣摩的过程中,把很多东西变成自己的。他们自己眼睛看到的,比教练说十句百句更有效。

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并且逃避不擅长的事情。孩子们在打完球后,我们通常会问,“你今天哪些地方表现的比较好?”一定要让他先说完,因为他在说的过程中就会加深这一部分记忆,对自身整体提升会很有帮助。然后我们才会去分析哪里做得好,哪里不好,要怎么调整。绝大部分成绩在85杆以下的青少年,或者是在标准杆附近的职业选手,技术上可能会有一点瑕疵,但并不需要做太大的调整。他们更多面临的是,击球策略,心态转换,他们需要的是提升自信心。


前几周,我的学生陈丝妍跟李洁妮都赢得了比赛。比赛前我只告诉他们,不管现在是什么状态,兴奋、恐惧、愤怒,心底一定会有很多声音跑出来,不要去逃避它,因为逃避只会让它重复发生。这是人的规律,你要去拥抱它,尝试着跟它相处,让它融入你,然后去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样你在打球的过程中,才有办法去应付领先、落后,知道如何前进。我们在训练的过程中,就是要让孩子多去找到触碰到底层的这种时刻,知晓这个时刻到底内心会出现什么声音,对每个人至关重要。

院长说|曾文弘:不能只把重心放在打球上,风险有点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尔夫球论坛 ( 京ICP备13021897号-6 )

声明:高尔夫球论坛文章帖子系网友编辑上传,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至电或发送E-mail告之! 51LA统计

GMT+8, 2024-6-4 18:02 , Processed in 0.461109 second(s), 4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Golf Forum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Golf Foru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